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成帝永始三年》
11月4日到5日,合肥学院校领导前往深圳、珠海两地走访大湾区杰出校友企业。

广东海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地区的代表校企,迎来校友办公室主任刘金平、校友工作专员崔国庆、大众学院(中德应用科学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宣跃文等一行四人,并召开了深圳、广州两地校友的座谈会。
忆往昔峥嵘岁月
座谈会中,多名优秀校友汇聚一堂,追溯在母校度过的宝贵求学时光,并分享了各自在职场上的成长历程、工作发展情况。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青涩而赤城,对未知的知识与环境充满好奇,想要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大展拳脚。天南地北的学子怀揣同一个梦想站在一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四年漫漫求学路,学子从多方面不断探索、汲取知识,扎根于一个专业,从泛到精钻研,直至长成一颗独当一面的大树,经历社会与职场的洗礼。
看今朝砥砺前行
座谈会进入正题,大湾区校友联谊会会长张海喜向校领导及校友会成员汇报,有条不紊地阐述深圳校友联谊会成立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校友纷纷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建设校友会,关心支持母校的成长,号召所在城市的校友,为母校建设、校企发展和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对学校来说,校友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学专业建设,还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对企业来说,校友会存在的意义是凝聚专业人才,汇聚相关资源与经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学成之后,大家各自奔向前程,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海科新材包括创始人张总张海喜在内,1/6的人来自合肥学院。众人结束了大学这段旅程,又因志同道合再次相聚,只为实现同一个梦想。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海科新材吸引人才聚集,但没有一味地用固定的经验因循守旧去做事,而是引导员工锐意进取、自我更新。设立图书角、举办、读书会、参加讲座学习,让员工从学习中思考、体验、感悟…
展未来任重道远
合肥学院校领导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一直在不断完善校友工作机制,优化校友工作渠道。校企双方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强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共赢。
校企合作搭建的是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学校得到了企业专业技术支持、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就业平台。对企业来说,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有助于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吸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习近平
海科新材创始人张海喜积极组建深圳校友会,多次参加校友招聘会,在学校与企业发展中找“最大公约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海科经历12年的发展,规章制度、福利待遇逐渐完善,怀揣强烈的使命感与成为全球性新材料技术开发平台的愿景,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共筑材料新发展。